在全世界恐龙迷和电影粉的翘首以盼下,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恐龙电影《侏罗纪世界:重生》于2025年7月2日开始公映。
作为“侏罗纪系列”电影的第七部,这部全新的影片无疑在预告片开始陆续公布之初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一些人类运用基因工程制造的奇特的恐龙似乎成为了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当然,还有这次一同参演的豪华演员阵容。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从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1993年上映的《侏罗纪公园》开始,这一系列电影就营造了一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成功复活已经消失的恐龙,并与之共存的世界观,并成为很多朋友儿时的恐龙启蒙。
《侏罗纪世界4:重生》
中国首映礼后的观感与解析
影片中的整体设定是,由于自《侏罗纪世界》里新的公园出事以来,时间已经过去十年,许多离开岛屿逸散到世界各地的恐龙等古生物都已经或者因气候条件、或者因疾病等因素逐渐衰减。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这个设定直接把上一集《侏罗纪世界3》里恐龙在全世界各种生境欣欣向荣的局面一下给取消了。要知道,明明上一集里一些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恐龙们也都能活得很好。更不要说在电影系列中体型明显夸大、外表也鳄鱼化的沧斯拉“沧龙”,明明在上一集里还在寒冷海域和渔船争鱼来着……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好吧,我们也理解创作团队,上一集着实是“步子迈的太大了点”。这一收,形成的局面就是复活的恐龙等古生物只能局限生活在赤道地区了,这下也不用费劲去做符合如今科学认知的带羽毛的恐龙形象了。
你需要了解的电影中的
恐龙等古生物知识与彩蛋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电影中出现的各种古生物。注意,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一看到这些古生物,统统叫恐龙,这是万万不对的。
沧龙
对了,大家应该都知道沧龙并不是恐龙吧?它们和恐龙的亲缘关系很远,甚至不是恐龙、翼龙、伪鳄类所属的主龙类,而是和蜥蜴、蛇同属于鳞龙类。
在分类学中,沧龙所代表的是一个超科,即沧龙超科(Mosasauroidea),它们于距今1.01亿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出现,在白垩纪最后的三千万年里迅速成长为海洋霸主。其中的代表物种包括沧龙科(Mosasauridae)沧龙亚科(Mosasaurinae)的沧龙属(Mosasaurus)和海王龙亚科(Tylosaurinae)的海王龙属(Tylosaurus)。
沧龙家族的代表
图源:https://dinopedia.fandom.com/
在整个沧龙家族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沧龙属的模式种——1780年在荷兰被发现、1829年被正式命名的霍夫曼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
沧龙的不同尾部形态复原
图源:https://www.skeletaldrawing.com/
我们就继续说沧斯拉,哦不,沧龙。在《侏罗纪世界》第一集中大出风头的沧龙,采用的正是浑身棘刺颇多的鳄类形象,在真实的科学中,沧龙的外表要光滑得多,毕竟有些学者认为它们其实和如今的巨蜥科物种(例如科莫多巨蜥,又称科莫多龙)亲缘关系并不远。
沧龙的演化关系
图源:https://www.skeletaldrawing.com/
另外,在《侏罗纪世界》第一集中沧龙的大小就比真实的沧龙大了许多,更不要说在上一集《侏罗纪世界3》中和渔船比拼时那个大小,体型比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还大,长度将近40米,这也正是“沧斯拉”这一称呼的由来。
毕竟蓝鲸作为地球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有科学证明的文献纪录中最大长度才为29.9米,平均体长也就21~26米。与之相成对比的是:现实中的最大沧龙——霍夫曼沧龙,其体长保守估计只有15米……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侏罗纪世界4》这一集中,电影制作方让沧龙“收敛”了一点,明显没有上一集那么大了,官方说法是30.5米,体重18吨,至少在长度上这还是长于蓝鲸的。
不过,当它和主角们的船只在一起时,那庞大的体型还是相当震撼。有趣的是,这一集中沧龙还有还几次“跃身击浪”行为,这明显是借鉴了如今的鲸类的行为,例如大家最熟悉的纪录片中常出现的大翅鲸(又称座头鲸)。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棘龙
在电影中,和这只小号“沧斯拉”共同行动并成功吃掉几名配角的,正是让许多恐龙粉丝既兴奋又失望的棘龙(Spinosaurus)。
在这个世界上,最出名的棘龙形象莫过于在《侏罗纪公园3》中的“反派”恐龙主角、两手扭断绰号“小绿”的霸王龙脖子的“棘斯拉”了。
图源:https://www.prime1studio.com/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厅中所呈现的棘龙形象也是如此。注意看,电影中登场的棘龙,其牙齿呈现出和其他兽脚亚目恐龙一样的倒钩状,但真实情况下,棘龙的牙齿为圆锥形,毕竟这样才能更好地牢牢钉住大鱼。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厅中的棘龙经典复原形象
然而,2001年上映的《侏罗纪公园3》之所以把棘龙设定为大长腿,至少正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人类对于棘龙的科学认知就是如此。因为,作为棘龙属模式种、1915年被命名的埃及棘龙(Spinosaurus aegyptiacus)标本就只有破碎的下颌骨、几枚带着棘刺的背椎和肋骨等寥寥无几的几块骨头,根本没有腿部骨骼被发现。更别说,这具模式标本早在二战时就毁于盟军对德国的轰炸了。
棘龙模式标本中的骨骼
图源:https://zh.wikipedia.org/
但是,随着21世纪后,特别是近年来著名古生物学家尼扎尔·易卜拉欣(Nizar Ibrahim)接连在摩洛哥发现棘龙的新化石后,棘龙的真实形象日益展现在人类面前。原来它根本没有大长腿,而是有可能像个“大蝾螈”一样善于在水中游泳觅食。
对于棘龙形象的重新构建
图源:https://zh.wikipedia.org/
因此这次的《侏罗纪世界4:重生》中,也就顺势为棘龙采用了高度水生动物形象的设定,背帆和尾部都采用了黄色条纹,还算靓丽。然而,至少在本片中并没有解释这次出现的棘龙和《侏罗纪公园3》中的棘龙为什么不一样。当然,如果硬解释的话,也可以说之前那个不符合如今科学事实的“棘斯拉”,其实是个基因工程杂交的产物。
至于很多恐龙爱好者吐槽的这次这个棘龙的造型实在是不太好看,我也比较同意,颈部的形态的确有点一言难尽……
同时,本片中,棘龙还是以群居的状态以小团体一起登场的,它们甚至和沧龙形成了共同协作的关系。影片中的主角们说“这些棘龙会替沧龙侦查地盘、扫清竞争对手和狩猎……”。这个呢,着实有点夸张了。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先不说现实中棘龙生存于距今9900-9300万年的非洲北部,而狭义的沧龙则生存于距今8300-6600万年前万年前的西欧沿海和北美的西部内陆海道,两者在生存年代和地点均不重合。
就说合作狩猎这一项,没有证据显示出棘龙或沧龙拥有和其他顶级掠食者合作捕食甚至互利共生的行为,甚至在如今的动物世界中也没有两种亲缘关系差异巨大的顶级捕食者合作狩猎的情况。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霸王龙
说完了棘龙,自然要提到“侏罗纪公园”系列中,最经典的明星恐龙——霸王龙了。作为恐龙界当之无愧的顶流,霸王龙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甚至它的英文名T- rex也家喻户晓。
所谓霸王龙的英文名T-rex,其实正是它的学名Tyrannosaurus rex的简称。这个学名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于1905年命名。对于这个名字的翻译,一些学者采取对应每个词汇意思的翻法,即“君王暴龙”才对,但也有学者一开始就采用了意译的“霸王龙”翻法。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在我国的港台地区,一些学者还把rex进行了音译,于是也就有了“雷克斯暴龙”。当然,其他的称呼还包括“霸王暴君龙”等等。不过这些名字毕竟都有些绕口,相比而言,霸王龙成为了中文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名称,不过这个名字的确是朗朗上口。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无论是叫霸王龙还是君王暴龙,T- rex正是暴龙属的典型代表。
在奥斯本最早命名之后,北美地区又发现了多具霸王龙的化石,其中最著名的(甚至也可能是恐龙家族中最著名的)一具化石标本,是1990年8月发现于美国南达科他州、后来标本编号为FMNH PR2081的化石。它还有一个更为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苏Sue”,这来自它的发现者——业余古生物学家苏·亨德里克森。
如今它正是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具标本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的完整度超过85%,是2001年以前最大型、最完整的的暴龙化石。
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镇馆之宝——霸王龙“苏”的骨架化石
图源:https://www.christianforums.com/
大多数人心目中的霸王龙形象可能都来自于“侏罗纪系列”电影这个经典造型,在过去30多年里也基本没变。即使是从《侏罗纪公园》第一部到《侏罗纪世界》前三部都有出镜的、被昵称为老奶奶的Rexy已经在官方介绍中被提及已经去世,这次新露面的一只霸王龙还是多少保留了Rexy曾经的风采。
老奶奶Rexy|图源:《侏罗纪公园》剧照
老奶奶Rexy|图源:《侏罗纪公园》剧照
而且,这一集中,导演还安排了一段它在水中游泳的动作戏。这只新的霸王龙演的也很卖力,在制造了精彩的追逐袭击氛围后,一个人也没伤到。不知道这段游泳戏是否有意为之,毕竟前两年横空出世的经典纪录片《史前星球》第一季第一集中就安排霸王龙游了次泳。如果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也蛮有趣。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当然,电影中为了保证世界观一致,并没有把霸王龙的形象做过多改变,但在真实世界中,从科学角度来看,如今科学家们眼中霸王龙的样子已经变化了不少,例如霸王龙可能具有嘴唇,它的牙齿并不外露,而且它的身体也要比电影中所展现的浑圆一些。
真实的霸王龙 VS 电影中的霸王龙
图源:见水印
这一点,可能还是《史前星球》中的霸王龙形象才更接近历史上的真实状态。
《史前星球》纪录片中的霸王龙形象
图源:《史前星球》纪录片
双嵴龙
除了霸王龙外,此次露面的恐龙老演员还有“侏罗纪系列”特供版的双嵴龙(Dilophosaurus)。
熟悉恐龙的朋友都知道,双嵴龙有时候在中文中也被叫做双脊龙,是一类生活在距今1.93亿年前早侏罗世的早期的中大型肉食性兽脚类恐龙,模式种是1954年被命名的魏氏双嵴龙(Dilophosaurus wetherilli)。
相对于电影中出现的众多生存于白垩纪的恐龙,双嵴龙其实是少有的符合“侏罗纪”这一时代标签的恐龙。
双嵴龙的骨骼形态图
图源: https://ar.inspiredpencil.com/
在《侏罗纪公园》原著小说中,作者迈克尔·克莱顿不仅将它的体型从3米高缩小到了只有1.2米左右,还赋予了它喷吐毒液的能力。而在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中,电影艺术家们还为它添加了颈部的褶皱皮膜,攻击时会如同现代伞蜥将皮膜展开震动。
真实的双嵴龙 VS 电影中的双嵴龙
图源:见水印
在“侏罗纪系列”的幕后花絮书籍中,双嵴龙被提到是“唯一严重偏离科学准确性的动物”。在由“斯坦温斯顿工作室”(Stan Winston Studio,简称SWS)一本关于制作电脑特效的书中,双嵴龙也被提到是电影系列的所有恐龙中“虚构程度最高的”。不过这个形象由于过于经典,相信粉丝们也乐见它在本集中再次出镜。
侏罗纪公园中的双嵴龙形象
图源: https://www.prime1studio.com/
“路人甲”的
副栉龙和甲龙
按照本集电影的设定,主角一行人前往的岛屿上,生存的净是人类实验失败后遗弃的基因工程杂交恐龙。不过我们前文所说的霸王龙和双嵴龙倒应该都还属于正常恐龙的范畴。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相对正常的恐龙角色。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例如被霸王龙猎杀的尸体,来自一只副栉龙(Parasaurolophus),其模式种是1922年命名的沃克氏副栉龙(Parasaurolophus walkeri),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分布于北美。
副栉龙的骨骼形态图
图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
这是这种恐龙在侏罗纪系列中的第四次亮相。第一次是在《侏罗纪公园》中,格兰特博士、劳拉·邓恩(Laura Dern)饰演的艾丽·赛特勒博士(Dr Ellie Sattler)坐在草坪上远眺时看到的。第二次则是在《侏罗纪公园2》中被人类捕捉。第三次就是上一部《侏罗纪世界3》中出现在北美的草原上,和骏马一起奔跑,后来还被克里斯·帕拉特(Chris Pratt) 饰演的欧文·格雷迪(Owen Grady)尝试驯服。
图源:《侏罗纪公园》剧照
图源:《侏罗纪公园3》剧照
接下来还有在反派角色马丁·克莱布斯 (Martin Krebs)驾车逃跑时装上的甲龙(Ankylosaurus)。这同样是一类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植食性恐龙,其模式种是1908年命名的大腹甲龙(Ankylosaurus magniventris)。
甲龙的骨骼形态图
图源:https://cdn.sci.news/
甲龙在侏罗纪世界中也过多次出镜,例如前文中我曾提到《侏罗纪公园3》中主角一行人随船驶过一片草原时,甲龙就和腕龙一起出过镜。不过在这个系列电影中,甲龙最高光的时刻是在《侏罗纪世界》中,面对“暴虐霸王龙”曾拼死抵抗过一阵。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跑龙套的
“迅猛龙”以及美颌龙?
如果要在“侏罗纪系列”中找出一个仅次于霸王龙的经典恐龙,那一定得是打上双引号的 “迅猛龙”。
这个典故我曾经在之前的许多文章里都解释过,因为电影中所用的名称Velociraptor对应的是,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时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伶盗龙属,其模式种是1924年命名的蒙古伶盗龙(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
但影片中所采用的形象比真实的伶盗龙大了很多,事实上的来源却是生活在白垩纪早期,分布于北美洲的恐爪龙(Deinonychus),其模式种是1988年命名的平衡伶盗龙(Velociraptor antirrhopus)。
真实的伶盗龙、恐爪龙与电影中的“迅猛龙”对比
图源:见水印
如今我们知道无论是伶盗龙还是迅猛龙,作为驰龙科(Dromaeosauridae)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它们的真实形象都应该是全身披羽毛。电影中碍于世界观的设定已经没法改了,我们也理解。毕竟在这一系列中,前面每一集的“迅猛龙”都给大家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和画面。然而,这一次,“迅猛龙”只是打了个酱油,就被变异恐龙当做猎物捕杀了,这……我们之后再说……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如果你仔细看了本片,还会留意到:在主角一行人从水中登陆时,吓到了几只身体背侧红色,腹侧暗色的小恐龙。电影资料中并没有给出其名称,不过看这较小的身型,和《侏罗纪公园2》中出现的美颌龙还是有几分相似的。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但无奈本集也就是一闪而过,不像《侏罗纪公园2》中美颌龙贡献过集群猎杀一名狂妄自大的雇佣兵的角色。如果你是“侏罗纪系列”的老粉,也许还记得在《侏罗纪公园3》,美颌龙还有一个跳起来吃昆虫的镜头,十分传神。
风神翼龙
翼龙并非恐龙,而是与恐龙同属于主龙类(Archosauria)中鸟跖类(Avemetatarsalia)中下的一个目——翼龙目(Pterosauria)。
但这类会飞行的爬行动物一直是“侏罗纪系列”电影中的常客:从最早在《侏罗纪公园2》结尾、《侏罗纪公园3》和《侏罗纪世界》中均有出镜的无齿翼龙(Pteranodon),到《侏罗纪世界》中和无齿翼龙一起逃出破损“鸟笼”的双齿型翼龙(Dimorphodon),再到在《侏罗纪世界3》中被大放卫星的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在这一集中,风神翼龙又来了,不过同本集中略微缩小的“沧斯拉”一样,这一回风神翼龙的体型正常了一些。风神翼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北美洲,其模式种是1975年命名的诺氏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 northropi)。作为历史上最大的飞行动物,风神翼龙的翼展能超过10米,站在地面上时的高度能达到5.7米,和现代长颈鹿差不多。
风神翼龙的骨骼形态图
图源:https://vcresearch.berkeley.edu/
虽然体型大是是风神翼龙的特点,可上一回《侏罗纪世界3》中的风神翼龙实在太大了,甚至能够大到袭击主角乘坐的运输机,这实在是太夸大了。
本集中看护巢穴、并吃掉一名配角的风神翼龙大小算是回归正常,但在外形上其实反而没有上一集准确。这一集中的风神翼龙其实更像是另一种白垩纪晚期的翼龙,即发现于罗马尼亚的哈特兹哥翼龙,其模式种是2002年命名的怪物哈特兹哥翼龙(Hatzegopteryx thambema)。
哈特兹哥翼龙的骨骼形态图
图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蛙嘴龙
除了风神翼龙外,本片中还有只闪现了不过几秒钟的浑身绿色的蛙嘴翼龙(Anurognathus)。
在电影的官方介绍中称之为无颚龙,这其实是它的另一种中文名称翻译。与巨大的风神翼龙相比,蛙嘴翼龙属于小型翼龙,翼展只有0.5米,属于喙嘴翼龙亚目下的蛙嘴龙科,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欧洲。其模式种是1923年命名的阿蒙氏蛙嘴翼龙(Anurognathus ammoni)。
蛙嘴翼龙的骨骼形态图
图源:https://reptileevolution.com/
其实除了电影,蛙嘴翼龙还曾经出现于BBC经典的古生物纪录片《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的第二集。在纪录片中,蛙嘴龙被描述成与梁龙(Diplodocus)有互惠共生关系,它们会降落在梁龙身上,以梁龙皮肤上的寄生虫等为食。
泰坦巨龙
说到了梁龙,我们接下来来说说本集中出现的蜥脚类恐龙——泰坦巨龙(Titanosaurus)。
在影片中,它们成群行动,头后的颈部有漂亮的帆状结构。官方设定中介绍它们身高 15.7 米,体长20.7 米,重达 13 吨。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真实的泰坦巨龙属的模式种是1877年命名的印度泰坦巨龙(Titanosaurus indicus),它们生存于距今70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对的印度,体长估计为十几米。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但如果把范围扩大到泰坦巨龙类(Titanosauria)的话,它们的家族就广阔多了。曾经人们认为体型巨大的蜥脚类主要繁盛于侏罗纪时期,到了白垩纪时期,蜥脚类恐龙已经消失匿迹了。但泰坦巨龙类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这种认知,整个泰坦巨龙类家族生存于距今1.25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它们成功取代了梁龙科与腕龙科等其他蜥脚类恐龙,是白垩纪的优势大型植食性恐龙。
泰坦巨龙家族代表
图源:http://valentint.blog.bg/
如今,科学家们在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数十个属于泰坦巨龙类的白垩纪蜥脚类恐龙,例如中国的汝阳龙(Ruyangosaurus)以及南美洲的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它们的体长都能达到二十多米,是地球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陆地动物。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区内,我们现在都能看到它们俩的身影哦。
然而,在泰坦巨龙家族中,也有一些体型较小的,例如生存在岛屿上的马扎尔龙(Magyarosaurus),体长仅有大约6米而已,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之一。此外,还有些泰坦巨龙类的成员,例如萨尔塔龙(Saltasaurus),体表还有类似甲龙一般的坚甲。这部电影中的泰坦巨龙,只能说糅杂了多种蜥脚类恐龙的特点,但总体形象还不错。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鹰角龙
本片中还有一个可爱的小恐龙角色是鹰角龙(Aquilops)。作为早期的角龙类恐龙,鹰角龙生存于大约1.08亿到1.04亿年前早白垩世的北美洲,其模式种算是2014年命名的美洲鹰角龙(Aquilops americanus)。
鹰角龙的骨骼形态图
图源:https://svpow.com/
片中憨态可掬的鹰角龙看起来十分有趣,甚至被小女孩放进了书包里。其实真实情况中,鹰角龙的体型也不大,科学家们估计其成年体长也仅为60厘米,重1.5公斤。所以,这只电影中的鹰角龙可能就是只成体,而不是很多朋友以为的恐龙小宝宝。
图源:《侏罗纪世界重生》官方电影网站
至于本片中出现的两个最大的反派角色——变异恐龙,我们下回再为大家详细拆解!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编辑:yhc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和兴网-和兴网官网-配资知名配资门户-114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